平安度夏,健康相伴——综合门诊部暑期健康防护指南

时间:2025-07-11 点击数: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是享受阳光与假期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是多种健康问题高发的季节。为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暑假,综合门诊部系统梳理暑期常见疾病及其防控要点,提升大家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一、夏季常见病与防控措施

(一)中暑

症状:

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 38℃)。

轻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升至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热痉挛)或短暂晕厥(热衰竭)。

重度中暑(热射病):最严重!体温急剧升高至40℃以上(核心温度可达41-43℃)。无汗(皮肤干热)、神志模糊、谵妄、惊厥、昏迷。可伴有多器官(心、脑、肝、肾)衰竭,死亡率极高。

高危人群:户外工作者(建筑、环卫、交警等)、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肥胖者、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高强度运动者、高温密闭环境(如未开空调的车内)中的人。

防控措施

1.躲避烈日:避免在10:00-16:00高温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使用防晒霜(SPF30+, PA+++)。

2.及时补水:少量多次饮水(白开水、淡盐水、绿豆汤等),不要等到口渴才喝。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酒精或咖啡因饮品(易利尿脱水)。

3.合理降温: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室内利用空调、风扇降温(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26-28℃为宜)。利用湿毛巾、冷水袋、冲凉水澡等方式物理降温。

4.关注高危人群:家人及照护者需特别关注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的状况,确保其处于凉爽环境并补充水分。

5.科学锻炼: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强度适中,注意休息。

6.应急处理:发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者,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用冷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扇风降温,补充含盐清凉饮料。若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热射病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时,持续物理降温(冷水浸泡、冰袋冷敷),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肠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食用或饮用被病原体(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后经口感染。夏季高发与食物易变质、生冷饮食增多、苍蝇滋生、水源污染有关。

1.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

症状:发热、腹痛、腹泻(痢疾常为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伤寒/副伤寒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防控核心:“三管一灭” ——管好水源(喝开水)、管好饮食(食物生熟分开、彻底加热、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管好粪便(做好厕所卫生与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防蝇、灭蝇)。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彻底洗手(肥皂+流动水)。

2.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

症状: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疱疹和发热为主;诺如病毒以呕吐、腹泻、腹痛、恶心为主(儿童呕吐多见,成人腹泻多见)。

防控核心:除“三管一灭”和个人卫生外,重点在于隔离和消毒。患儿应居家隔离(手足口病通常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诺如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规范处理。玩具、餐具、衣物、门把手等常接触物品要勤消毒。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3.甲型/戊型肝炎:

症状: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胀、尿黄、皮肤巩膜黄染(黄疸)。

防控核心:接种甲肝疫苗(最有效预防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生食或半生食贝类水产品(毛蚶等)。饭前便后洗手。加强粪便管理。

(三)虫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虫、蜱虫等叮咬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

1.登革热

症状: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三痛”),可有皮疹、出血倾向(鼻衄、牙龈出血等)。

防控核心:防蚊灭蚊!清除室内外积水(花盆托盘、废弃容器、轮胎、树洞等),消灭蚊虫孳生地。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蚊香、电蚊拍、驱蚊液(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场所长时间逗留。穿浅色长袖衣裤。去疫区旅行加强防护。

2.乙型脑炎(乙脑)

症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重症可导致死亡或后遗症。

防控核心:接种乙脑疫苗(最根本措施)。防蚊灭蚊措施同上。加强家畜(尤其是猪)的管理和免疫。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

症状:发热(多>38℃)、乏力、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多器官功能衰竭。

防控核心:避免蜱虫叮咬! 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主要栖息地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穿浅色光滑衣物便于发现蜱虫。可使用含避蚊胺的驱避剂喷涂衣物。活动后仔细检查全身(特别是头皮、耳后、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有无蜱虫附着。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硬拔!应尽快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如自行处理,应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均匀用力取出,避免挤压虫体,清洗消毒伤口并密切观察健康状况。

(四)意外伤害:溺水

危害:暑期儿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生迅速,死亡率高,后果严重。

防控措施:

1.加强监护:儿童必须在成年人(非看手机)的有效看护下进行水上活动!看护者需具备基本救生技能。切勿让儿童独自或与其他儿童结伴去危险水域(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未开放泳池等)。

2.选择安全场所:游泳、戏水应选择管理规范、有救生员的正规游泳场所。

3.学习游泳技能:鼓励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游泳,提高水中自救能力,但不能替代监护。

4.配备安全装备:儿童、不擅游泳者应穿戴合格的救生衣。不盲目自信。

5.了解危险行为:教育儿童不在水中嬉戏打闹、不做危险动作(跳水、潜水憋气比赛等)。避免在身体不适、饥饿、饱食、饮酒后下水。

6.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CPR)技能。发现溺水者,立即呼救(拨打120/110),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利用救生圈、竹竿、绳索等工具施救。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迅速清除口鼻异物,对无呼吸无心跳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五)食物中毒

原因:食用被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及其毒素、化学物质(农药、亚硝酸盐等)或天然毒素(毒蘑菇、河豚鱼、发芽土豆等)污染的食物。

症状:多在进食后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伴发热、脱水,严重者危及生命。

防控措施:

1.保持清洁:食材处理前、饭前便后彻底洗手。保持厨房、餐具、厨具清洁。

2.生熟分开:生肉、禽、蛋、海鲜与即食食品分开存放、加工。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

3.烧熟煮透:食物(尤其是肉、禽、蛋、海鲜)要彻底加热,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剩饭菜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4.安全存放:易腐食品及时冷藏(<5℃)。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不吃过期变质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饮用安全水源(开水或合格瓶装水)。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不吃不明野生动植物(尤其野生蘑菇、野果)。

(六)晒伤

症状:皮肤红肿、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出现水疱、脱皮,甚至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长期反复晒伤增加皮肤癌风险。

防控措施:

1.避免暴晒:尤其避开10:00-16:00紫外线最强时段。

2.物理遮挡:戴宽檐帽、太阳镜,穿长袖、轻薄透气的防晒衣物(UPF值越高越好)。

3.涂抹防晒霜: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足量(面部约1元硬币大小)广谱防晒霜(SPF≥30,PA+++),每2小时或出汗、游泳后及时补涂。即使在阴天也要使用。

4.寻求遮阴:户外活动尽量在树荫、遮阳伞下进行。

二、 暑期健康综合防控措施

除了针对具体疾病的防控,以下综合措施对维护暑期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1.合理作息,保证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成人7-8小时,儿童青少年9-10小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洗净),适量补充蛋白质(鱼、蛋、瘦肉、豆制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避免过多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适量饮水,勿贪凉饮冷。

3.科学使用空调: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为宜,避免直吹。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频繁出入温差过大的环境(如室外高温与空调房之间)。

4.适度运动,量力而行: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保持情绪稳定:高温易使人烦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放松。

6.关注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是暑期健康高危人群。家人需给予更多关注:确保其居住环境凉爽舒适、规律用药、健康监测(如血压、血糖)、及时补充水分、减少外出时间。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7.做好健康监测:注意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皮疹、严重乏力、意识改变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暴露史(如旅行史、蚊虫叮咬史、可疑食物史等)。

8.家庭小药箱常备: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人丹/十滴水(防暑)、口服补液盐(防脱水)、碘伏/创可贴(小伤口处理)、炉甘石洗剂(止痒)、抗过敏药、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晕车药等。注意药品有效期。严重情况务必及时就医。

9.旅行健康准备:暑期出行前,了解目的地气候特点、医疗资源。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驱蚊剂、防晒霜、消毒湿巾、口罩等)和常用药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健康口诀记心中

避暑防晒勤补水,饮食卫生是关键。

防蚊灭蚊清积水,洗手习惯成自然。

危险水域要远离,监护到位保安全。

空调使用要适度,规律作息身体健。

出现不适早就医,平安度夏乐开颜!

结 语

健康是享受美好暑假生活的基础。希望广大师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暑期健康风险,积极学习和采纳本指南中的各项防控建议,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护技能,有效预防暑期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确保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充实、快乐的暑假!

综合门诊部

2025年7月3日

版权所有:综合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