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首页  入馆指南  文献检索  阅读推广  移动终端  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悦读成长计划推荐书目②——教育家精神之路

发布时间:2025-06-04   访问次数:

                       今日推荐书目:《教育家精神之路》                      

《教育家精神之路》由颜莹编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了8位长期在江苏生活、工作的教育家作为研究个案,从多重视角展现教育家真实的教育人生,立体、全面地呈现教育家鲜活的精神样貌,从而让读者能真正走近教育家,倾听教育家真实心灵发出的声音,感受教育家的付出与艰辛、执着与失意、收获与成就,并从他们博大的胸怀、高远的追求和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从而真正让教育家“立起来”“活起来”“留下来”。

颜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编审,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当代教育科学》《上海教育科研》《中国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编辑学刊》等期刊发表各类教育科研论文、通讯报道、专访等50多篇。长期致力于教师教育写作研究,受邀为各级各类培训、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教师教育写作专题讲座,广受好评。

推荐理由

1.心有大我:肩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本书中陶行知立下“四百万”的宏愿,要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他在南京北郊创办晓庄师范,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抗战时期在重庆办起了“育才学校”,为民族解放造就了一代新人。陈鹤琴扎根鼓楼幼稚园,深入开展教育实验,他说“活教育”就是要帮助国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纵观我国教育史不难发现,教育家尽管身处不同的时代,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质,但作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大都抱着“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宗旨投身教育事业,教育家对教育怀有殉道者般虔诚、炽热、真挚的情感,他们以教育为至上追求,体现出超越世俗功利的超然心态和对教育信念的坚守,令人敬重。

2.“仁而爱人”——深刻理解并践行“教育爱”

斯霞从17岁起做教师,整整做了三代人的老师。她坚持不肯从政,不受外界诱惑,坚守三尺讲台。因为她爱教育、爱孩子、爱教书,直至90多岁高龄,还常常去学校,想与孩子们在一起,想为学校出点力。她爱孩子爱得如此痴迷,爱得艺术高超,钻研业务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教育家用父母之心关爱学生成长,以师者之心引导学生成才。他们的“仁爱之心”源自其作为教师内心的本能,是他们对教师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的高度认同。

3.求是创新:上下求索的开拓精神

对于教育家,陶行知曾做过这样的诠释“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此二者居其一者,便可称为“第一流的教育家”。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都曾面临各种困难,但他们都有“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勇气,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乐于在复杂变化的教育情境中探寻教育的新规律。他们在挑战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坚持用理性之信仰去追求教育的本真。

经典摘录

★我希望我们全体同人,抱定这样一种信念,我在这里不是教书,而是教孩子们怎样做人,这是今天天经地义的第一条。

★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需要情怀、良知、高尚道德来共同铸就的伟大事业。

★我常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始终意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终身进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期望教育工作者们在发现、认识与理解教育家的过程中获得关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的深刻感受与领悟,在走进教育家高尚的精神世界、与教育家进行心灵与灵魂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精神境界的更新与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