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9日,特殊教育系“萤火‘乡’伴”“青禾普韵”两支实践团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中,实践团成员走进特色牡丹产业园感受乡村产业的振兴,深入牡丹区大郭集村与大闫庄村为农村老年群体开展听力检测与耳疾预防科普宣传,参观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共筑家国情怀。
探秘产业前沿 触摸振兴脉搏
实践团首站走进当地特色牡丹产业园,沉浸式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魅力。在李洪周村,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牡丹+中医”创新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果。该村依托千亩牡丹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联合中医院开发牡丹药膳,年接待康养游客超3万人次。在尧舜牡丹产业园,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认真学习园区如何利用牡丹文章走出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展厅里牡丹籽油面膜、牡丹花蕊茶等200余种衍生产品让大家应接不暇,真正感受到了“一朵花富一方百姓”的乡村产业图景。


听力保健进基层 守护银龄“听”福
7月8日,两支实践团携带专业检测设备,分别走进牡丹区大郭集村与大闫庄村,为村民们带来了贴心的听力检测与筛查服务。团队师生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老年人进行听力测试,精准评估听力状况,并对筛查出的问题提供科学的干预建议,团队还通过发放自制的宣传手册、现场讲解、耳保健操教学等,向村民普及听力保健知识,以提升农村老年群体对听力健康的重视与自我保健能力,切实将温暖关怀送到每一位老人心坎上。


红色基地参观 赓续精神血脉
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专程前往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在珍贵的文物史料与恢弘的历史场景前,同学们系统学习了革命战争年代冀鲁豫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作出的巨大牺牲。这场沉浸式学习成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激励青年学子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报效家国的强大动力。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我系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同学们在菏泽牡丹区,既看到了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新貌,也通过切实的服务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涵,更在红色洗礼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期待特教系广大学子将这份见闻与感悟转化为技能报国、投身乡村振兴伟业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