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介(十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 时间:2025-09-17 点击数:

推荐书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英)J.K.罗琳(J.K.Rowling) 苏农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异度空间里的神秘险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书评

24文物(3) 夏雨

当海格用一架飞天摩托把“大难不死的男孩”放在女贞路4号大门口的台阶上,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在姨妈家,哈利·波特度过了保饱受欺凌与虐待的10年之后,受到三四十封信的邀请,进入魔法学校。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儿童魔法故事”,它用9¾ 站台的蒸汽将读者拉入一个既有会动的肖像画、会说话的帽子,又有会飞的幽灵、会变出火花的魔杖,让我们在这充满了科幻的霍格沃茨的四学院旗帜下,读懂勇气、友谊与爱的分量。

书中的魔法不是一上来就这么地不可思议。当哈利第一次走进对角巷,我们所见的不是悬浮的城堡与闪烁的咒语,而是奥利凡德魔杖店里每根魔杖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生命般的卷尺;是古灵阁妖精长着长长的手脚,个头比正常人矮;是咿啦猫头鹰商店里的窸窣的拍翅声和宝石般闪光的眼睛。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节让魔法世界有了可触摸的温度,就像我们小时候的那段异想天开,在这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场景。

霍格沃茨的城堡更是细节的盛宴。走廊里的盔甲会在深夜出动,墙上的肖像画会互相聊天,餐盘会一下子摆满美食,又会在吃饱后突然光洁如初。学生们的行李会自动被分发到铺位。当然!魔法跟学习一样都是老师教出来的。一年级新生要学“如何正确挥动魔杖”,还要学怎么骑着扫把飞。魔药课也要按照步骤去操作。

这里还有厄里斯魔镜映出了德思礼一家对哈利的刻薄,斯莱特林对“纯血统”的执念,甚至是伏地魔对永生的疯狂追求。罗琳用魔法的外壳装下了现实世界的种种议题,让我们在看到哈利和伏地魔对峙时也能看出“光与黑”的永恒博弈。

哈利他并不完美,他会自卑,会在马尔福的挑衅下忍不住出手,甚至会对分院帽提出意见,不想去斯莱特林。但就是这些不完美,让他变成了主角。他的勇气从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害怕却依然向前”中生长。当他在地下教室里,面对伏地魔附身的奇洛时,害怕得发抖,但还是死死抓住,不肯撒手。明明只是个11岁的孩子,却担起“拯救世界”的担子。这种“带着恐惧的勇敢”,比任何“天生无畏”更有力量。

罗恩、赫敏和哈利是好朋友,他们同在格兰芬多学院。罗恩曾因为赫敏的好为人师而厌烦,但是,哈利和罗恩共同在巨怪的口下救出了赫敏。赫敏则承担了违纪的责任。在前去保护魔法石的活动中,罗恩和赫敏不顾个人安危,坚决跟着哈利一起行动。罗恩用围棋知识解开了矩形棋盘阵,自己则被“吃掉”。赫敏用逻辑推理穿过紫色火焰,帮助哈利穿过黑色火焰。正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哈利才有机会对战伏地魔。友谊的价值弥足珍贵。

当奇洛解下头巾,也就揭开了谜团里的终极秘密——双面人。伏地魔恶狠狠的咆哮、奇洛可怖的尖叫声里,哈利明白了父母被杀死的真相,愤怒与果决充斥着他的胸膛。奇洛在伏地魔的驱使下杀掉哈利,手指却被哈利裸露的皮肤灼出水泡——“像是被火烧伤了似的,红得发亮”,那是因为哈利是母亲舍命救下的,拥有“一个永远的护身符”。奇洛的内心充满仇恨、贪婪、野心,出卖灵魂,碰上哈利,痛苦难忍。是母爱为哈利筑起了生命屏障。

undefined

多年后,我再次读了这本书,最动人的是那所有开始的模样——带着对未知的忐忑,却因为有同伴在身边,就有了走向远方的勇气。它告诉我们:魔法或许不存在,但勇气、友谊与爱,永远是能照亮生活的“魔法石”!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