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党建团建协同育人 综合二党支部党团协同推动学院科创赛事新突破

作者: 时间:2025-07-03 点击数: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推荐的5个省赛项目全部获奖,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这是学院党委加强基层支部建设,突出支部品牌亮点带来的结果,也是学院综合二党支部落实党委“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党建团建协同育人”理念取得的又一喜人成果。

近年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综合二党支部根据党委“服务保障师生型”支部建设要求,确定了“党团共建、师生同行”的支部建设品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党团组织协同育人,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党建团建协同育人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创新了党团共建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治引领赋能科创实践

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以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体系、将课堂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用党的理论指引创新创业大课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残类学生的学习特征、文化基础、专业发展等特点,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将思政、专业、科研和产业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引导残健青年学子进一步理解科技创新的时代使命,深化对“国之大者”的政治认知,增强他们在科技创新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创新创业大赛项目选题时,指导学生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领域。引导激励广大残健青年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特别聚焦残疾人群体需求,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自身专业特长,开展服务国家建设的社会调查,开发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项目。盲人智能出行辅具、无障碍导航系统、言语障碍康复矫正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听障学生艺术教育、非遗文创、盲人推拿等一个个扶残助残、自助他助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蓄势而生,并在创赛场上脱颖而出。既展现了科技创新的温度,又践行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

二、师生同行共筑创赛体系

在科创实践和备赛参赛过程中,从榜样带动、团队组建、专业指导、项目打磨、心理支持等方面做好全环节、全周期支持引导。实现党性与锤炼创赛历练同步、创新实践与青春建功同步、多维融合与育人矩阵同步,助力教学相长、师生共进,锻造一支党员带头、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辅导队伍,培养一批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的残健青年学子。

构建“支部书记+导师党员+学生团员”的师生同行协同体系。组建党团先锋队,选拔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党员团员骨干担任项目指导老师和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创赛实践中带头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挑大梁。本届“挑战杯”大赛,省赛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团队中,党员教师占比达85.7%,学生团队中,共青团员的占比80.6%、入党积极分子的占比13.9%。

搭建“学科交叉、专业结合、产教融合、赛教协同”的多维创新平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革新。参赛项目中,特殊教育系、医学康复系、信息技术系、艺术设计系等学生打破专业壁垒和院系界限,跨系、跨专业、跨年级、跨班级组队,形成学科交叉、专业互补、残健结合的合理多元的团队构架。在备赛参赛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情况,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跟进心理干预,做好心理调试。通过导师交流、朋辈互助、路演答辩场景模拟、失败场景演练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程陪伴式支持,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增强抗压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三、党团联动凝聚创赛合力

改变传统竞赛的单兵作战模式,构建“党团联动—资源整合—项目扎根”的党团共建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党团联动,将党团小组建在项目上。通过组织嵌入、队伍融合、过程协同,党支部与团组织紧密协作,将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同步。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将竞赛与课程、实践、思政有机衔接。将党建与科研、教师与学生、课堂与赛场有机融合,在项目选题、资源对接、专家指导、后勤保障、政策激励等方面有效联动,提供全方位强力支持,打造立体化支持网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平台、企业实践基地、社会影响力等优势资源,聘请企业导师、专家顾问,拓宽校企政地合作渠道。特别关注特殊群体需求,为听障、视障、肢体障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支持,营造包容、平等、共享的创新环境。

综合二支部通过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党建团建协同育人,取得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亮眼成绩,为学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创出了新范式。

版权所有: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